装修问题

官窑瓷器鉴别方法有哪些?

提问者:小宇宙晴2024-06-11

自明、清两朝以来,仿制技术逐渐成熟、提高。出现了后朝仿前朝影响较大的官窑瓷器,有民窑仿官窑的,有现代仿各朝民窑和  官窑的瓷器,尤其是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至今,由于市场的开放,受利益驱动,瓷器的仿指水平达到了及至。仿品瓷器十分逼真,并成为古瓷受藏者存在的实际问题,一件仿品瓷器在入窑前胎坯就基本具备了古瓷器形,出窑后进行作旧,退除贼光,大多用现代化学材料  “氢氟酸”按比例兑水稀释,用油漆排笔刷于瓷器表面,贼光在一个小时左右就退掉,还有用传统的兽皮手工打磨退光,这样器表的自然效果要比化学材料好,但耗时费力。仿制上挡次的瓷器胎釉都采用了小窑特烧,经过表面作旧,一般较难辩伪。瓷器的胎足也是作伪者苦心的重要部位,如用较浓的茶叶水及烟叶水反复涂于瓷器底足露胎处,效果不错。同时也使用化学材料。这些作伪手段是作伪者为了使新瓷器转眼间变成有岁月苍桑痕迹的古瓷器,达到有销路的目的,使收藏者愿意购买,同时又使制赝者、售赝者共同获利。  辩伪能力的提高先要从有代表的残瓷入手,反复观察局部特征并熟记在心中。辩伪要从器形、釉料、制作技术及纹饰和堂款等方面加以综合分析,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胎体结构  。仿烧真品瓷器的釉料、底款都接近真品瓷器,但这样的瓷品一般胎质不好,釉料及釉上质感不如真品瓷器,把握住瓷器的造型、纹饰、款式、胎质  、釉质及釉色就能确定其真伪,一件瓷器无论怎样作伪,它的某些特征总会有不符合时代的演变规律。

熊吃吃哒掌门猫 232024-06-17

指官办的瓷窑,其产品为宫廷所垄断。五代和北宋的越窑是中国最早的官窑,宋代官窑、元代枢府窑、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都是历代著名的官窑。南宋官窑瓷多有纹片
  A、有大小开片(釉面上分布着长短、深浅不一的裂纹),亦称文武片。
  B、纹片有疏有密,有深有浅,以冰裂纹等大纹层为主,所谓"冰裂纹"者,如同冰糖、云母一般,层层而下,多角形的开片,显白色的纹路,由于机会不多,较为特殊。
  C、釉面出现的纹片原是一种缺陷,它由于制作过程中工艺处理不当,胎釉膨胀系数相差过大,使釉面发生裂纹,但我们的祖先巧妙地利用这种缺陷美,作为装饰瓷釉的特殊手段,使这种釉面纹路通过工艺的调整,控制裂纹的大小和疏密,形成纹片碎路,纵横交错,极不规则又在规则之中。瓷器烧成冷却的时候,收缩幅度大的胎体就会把玻璃质的釉层拉碎,釉面出现开片。
  D、纹片形状有冰裂纹、流水纹、鱼子纹、百圾碎等,以冰裂鳝血纹为上,梅花片,墨纹片次之。
  南宋官窑瓷的造型
  A、品种包括很广,以陈设用瓷为主,有文房用具,也有日用器皿及装饰瓷,如尊、壶、琮、炉、瓶、碗、碟、洗、盏托、直颈瓶等。
  B、器型多仿自周、汉古制。造型严谨肃穆,古风朴朴,又配以"紫口铁足"更显得风韵别致、古色古香。
  C、造型端庄,线条挺健。
  D、以小型器为多见,体积不大。

MayQueen小乖 402024-06-17

一.瓷土的选用,除了高档次的高龄瓷土外,过程一再的筛选,因此官窑的瓷土极为白净,且含杂质的可能微乎其微,倾向于成品瓷,可于未上透明釉的露胎足底,窥知瓷土极尽白净无暇。
二.施工的过程极度高标准化。由手拉胚的过程到上釉色,到上透明釉,到烧制过程无一不要求严格,次品必毁之。百里挑一。画匠工匠均为当代全盛时期的大家。显像于当代藏品,画艺精湛,做工精细,令全世界藏家赞叹!故China,英文即为瓷器。
三.皇帝的脸面。(宫款,皇家表徽)每一件官家器物多数都有款章,下款同时,除平整精细外,另拉水平重心后下款。笔触娟秀大气之余,有大家稳重之风。更不可能随性狂草。
四.官家造器,形状比例规范严谨,各朝各代的造办处均有造册图录表章,可按图索引,例如:中圆盘内径为12.5~13.5cm,并之高度,按大中小器物有固定的长宽高尺寸,各家拍卖图录均有记载。
五.使用者的表徽极为明显,如:皇帝龙纹,皇后凤纹等。祝寿,祝福,庆典等器皿,多为吉祥图案,故官器使用者的地位,决定藏品的价值。
六.同是官家器物,以数量精致度及做工繁复度为收藏首家。如:制式瓶高于一般瓶,杯高于碗,文房高于盘碗等。

yangdandan 422024-06-14

器型和概貌:宋代造型。大多用来祭祀或陈设,也有部分日用品。一般概括为厚胎厚釉、厚胎薄釉、薄胎薄釉、薄胎厚釉以及胎不太厚(3.5毫米左右)釉也不太厚(0.8毫米左右)适中型等。釉色纷繁。釉质莹润如玉。釉面开片,大片纹者多。里外披釉并有纹。类似哥窑瓷容易混肴,但仔细看能辨清。在烧制方法上为垫烧(使用匣钵装烧,底部有垫圈)或裹足(釉将底足全部包住不露胎)支钉烧。支钉烧制底部留有支钉痕,支钉数为三、五、七个或更多不等。

吃客5588 152024-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