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问题

良渚玉器鉴定的方法有人知道吗?

提问者:千年紫檀2024-05-16

一、水滴法;将水滴在玉上,若是真玉,则成露珠状且久不散开,若是假玉,则成股流下。
  二、手感法;手握玉石一会,有冰凉润滑之感者为真玉,无冰凉润滑之感者为假玉。
  三、舌舐法;若是真玉,用舌尖舐其表面,会有一种涩的感觉,若是假玉则无此感觉。
  四、观察法;将真玉置于放大镜下观察,能够看到人工雕刻痕迹。
  五、看硬度;玉的硬度较大,用真玉在玻璃上划过,能留下划痕,且玉无损伤。
  六、闻声音;如果是真玉,轻轻敲击它,会发出清脆的声间,如果是假玉则发出沉闷的声音。
  七、火烧法;如果是真玉,玉上缠一根头发丝,然后用火烧发丝与玉接触地方,发丝不断。
  八、感重量;如果是真玉,放在手里感觉有份量,沉甸甸的;假玉则感沉轻飘飘的。
  九、看颜色;真玉对着阳光下观看,其颜色剔透、分布均匀。转自:国家文化艺术品网
  十、看杂质;真玉中含有小片、细小微粒、纤维等各样杂质。

瑞贝卡tt 432024-05-08

首先,良渚玉器的鉴定要细辨玉质和沁色。良渚古玉所用的质料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的软玉,另外还有萤石、叶腊石、石髓、绿松石等美石。依其纤维结构的差异,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类是未受沁时为半透明的湖绿色,受沁后为鸡骨白玉料,这种玉料当时多用于制作琮、钺、三叉形饰、冠状饰等玉器。另一类是未受沁时为不透明的暗绿色,受沁后五色斑驳,肉眼常可见绢云母状交杂的纤维结构,这种玉料在良渚早期就已经被采用,主要用于制作面积较大的玉璧,个别也制作成玉琮,但制作的玉琮工艺粗率,从墓葬中出土位置看,其礼仪上的地位明显逊于采用第一种玉料制作的玉琮。到了良渚晚期,可能是由于第一种玉料匮乏,第二种玉料被普遍用于制作高节琮。
  实际上,真正的良渚古玉没有较纯净的鸡骨白,自然环境下形成的玉质白化,是由于透闪石内部的结晶水逐步失去形成的,一般会经历红化、失透、白化的渐变过程,这是辨别良渚质料上最基本的特征。

正在缓冲1234 182024-04-30

招数一:从材料观察真品良渚玉料是就近取材,以透闪石、阳起石软玉为主,多见鸡骨白、赭褐色和湖绿色玉,有的含金属闪点的不规则的云母状结构,硬度为5.5-6、5度。仿品多用硬度偏低的岫岩玉、南阳玉和地方杂玉,多用酸性、碱性和火烧快速腐蚀作旧处理。1982年发现江苏溧阳小梅岭玉料也被用于仿制。
  招数二:从工艺观察真品玉料的切割采用线切割法、锯切割法,也发现用砣切割痕迹。璧的器表多留有凹凸不平或弧形切割的痕迹。纹饰用燧石、石英、玛瑙等加解玉砂与水琢磨而成,阴刻线条挺拔有力;钻孔采用实心钻、管钻方法,中孔多由两面对钻而留有台痕,孔璧留有旋纹;在放大镜下可观察到玉器表面的抛光面有粗细不均较顺畅的细凹线。仿品由现代机械快工制作,线条走线均衡,深浅一样,多不自然、滞涩。钻孔由机械快速钻成,两面对钻的口径是一样,孔壁则较直,留有较细的螺旋纹;在放大镜下可观察到抛光面有细密均等较为平行的细凹线。
  招数三:从器型观察真品均为手工单件制作,同类器型无一相同,如琮即使同一块料裁下,制作也不相同。琮、璧多留有玉料或制作上残缺美。仿品器形工整而显呆板,正所谓有形无神;璧、钺、带钩越制越大、琮越制越高,竟有—人高的琮。市场上三节以上神人、兽面组合的柱状高式琮、三角、六角形的琮、刻有神徽璧、钺、镯、带钩、三叉形器、半圆形器和琮形管均为仿品,并产量大。
  招数四:从纹饰观察真品多以阴线刻与剔地浅浮雕相结合,有的琢纹在不到1毫米的宽度内,竟在刻有四五条细若游丝线条,阴线条反复蹭划,转弯处多由多条小短线逐段接续而成,线条自然流畅。仿品的纹饰多依图录或线图琢刻,减地、细部花纹均不到位,多雕纹饰外轮廓。模仿的神徽无神韵,浮雕感不足,线条生硬且交待不清楚,不管何种器型都敢往上刻,连兽骨也刻上。
  招数五:从沁色观察真品历经千年,鸡骨白是天然呈色,不浮躁并深入肌骨。器表与纹饰受沁一致,沁色多彩、斑斓,自然形成一层油脂状包桨,即常说柔润的宝光;仿品多经化学方法快速作旧处理,多凹凸不平或有裂纹。快速抛光形成浮在器表光亮显得浮躁、刺眼而不自然,握在手中时有一种粗涩感,无土腥味。浮在器表鸡骨白或有大理石般纹多为赝品。

yellowmoon27 342024-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