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问题

哪位说说铜胎掐丝珐琅如何鉴别?

提问者:郑小包允在2024-05-02

一、先看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二、造形,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    
三、底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    
四、珐琅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

桃源捣主 492024-05-04

铜胎掐丝珐琅鉴别方法:
真品有金属光泽的蛤蜊宝光,有细密的冰裂纹开片。而民国仿品和现代仿品则不具备这两大特征。因为雍正后期就研究出国产珐琅料了,所以在同一器物上同时出现进口料和国产料,所以有人称《中西合璧雍正珐琅彩》因为进口料的色彩种类少.

果冻爱之梦 102024-05-05

第一、胎骨形制、掐丝、镀金的工艺特色。
   景泰蓝的铜胎,明代早期略厚,中晚期渐薄。清代从康熙开始,胎体厚重坚实,乾隆时期仍有这一特点,至清末渐薄。器型以人物、动物为首选,炉、瓶次之(又需以奇特的“出戟”带“附件”的为佳),其次是杯、碗和碟。因为敲制奇特器型的金属胎,焊接工艺的要求非常之高,工序复杂,不可能大量生产。明清两代器型按照由小到大、由简而繁,由陈设器、祭祀器到观赏器、实用器的轨迹发展。明代的景泰蓝掐丝纹饰图案简练,常有断裂现象。清代由于铜质精纯,烧制和打磨技术空前提高,繁缛的图案基本没有断裂现象存在。明清两代均采用鎏金工艺,至清末民国才逐渐地改用镀金工艺,从而大大节省了成本。在外形上,明代的鎏金较薄,常有磨脱的现象,金色黄中泛红。清代尤以乾隆为最,鎏金非常厚重,色彩金黄,光彩照人,远胜明代。清末民国时镀金薄,色泛白。
   第二、珐琅釉。元末明初早期景泰蓝的珐琅釉鲜艳明亮、有透明感、色调纯正和釉质细腻;明代中期珐琅釉的光泽度降低,釉的色彩增加,宝蓝色广泛应用;明末清初的釉色不透明,常见砂眼(又称气泡),明代釉面的砂眼凹坑较大而多,至清初砂眼渐小而少,有所改良,明清两代对此常用蜡补法来解决,即在石蜡中加入需要的色粉,制成色蜡,填充于砂眼之中。至清乾隆年间,珐琅釉料有了改进,遂杜绝了釉面砂眼现象的发生。
   第三、景泰蓝的制伪方法。清末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一书中就说:“所谓伪制者,不以珐琅而以他颜料代之也。其仿制方法,即先用铜器制轨,再用铜丝圈作花纹,以颜色填入而烧之。”20世纪60年代以来,景泰蓝制品则皆以乾隆期景泰蓝为范本,铜胎单薄,多以黄杂铜为之,量轻,质次,珐琅釉也用其他色釉代替,以降低成本,电镀金薄,色泛白。生产的款式简单,批量生产,有的掐丝工艺被机械操作所代替,工艺粗劣,工艺程度极低,渐渐地失去了其原有的收藏价值。

journeyjasm 15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