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问题

哪位晓得藏民居的建筑特色是什么?

提问者:兔小主改名了2024-05-20

你好,藏族民居俗称碉房,大多数为三层或更高的建筑.底层为畜圈及杂用,二层为居室和卧室,三层为佛堂和晒台.四周墙壁用毛石垒砌,开窗甚少,内部有楼梯以通上下,易守难攻,类似碉堡.窗口多做成梯形,并抹出黑色的窗套,窗户上沿砌出披檐.居住在四川阿坝和甘孜的藏族碉房,其木装修部分则增多一些.居住在甘肃南部的藏族则多采用青海庄窠形式,说明地区条件对民居的影响甚至比民族因素的影响更大.四川茂汶地区居住的羌族亦采用碉房形式,其外墙为片石垒砌,建筑密度极高,并附建有极高的碉堡及过街楼,防御性极强.云南红河州一带的哈尼族民居称为“土掌房”,为土墙、平顶、外墙无窗的两层楼房,这种体系应说与藏族碉房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建议可以考虑,希望对你有用!

天晴小姐8755 382024-05-14

藏族民居极具特色,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构建筑各有特色。藏族民居在注意防寒、防风、防震的同时,也采用开辟风门,设置天井、天窗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达到通风、采暖的效果。
宗教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增添了西藏民居的魅力,如拉萨的八廓街民居群是围绕大昭寺发展起来的,是城镇宗教聚落的典型代表。农牧区民居聚落的形成多以寺院为中心,自由分布、彼此错落,形成不相联属的格局。

唐小七7 422024-05-22

1.以帐篷为屋,这是藏族牧民千百年来的居住形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方式,决定了牧民的频繁迁徙和居无定所,帐篷这种易搭易拆、方便实用的居住形式便成为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惟一选择。    
2.半地穴土木结构地堡式的建筑“马康”是古代至近代安多藏区的牧民在牧场中的“冬窝子”。    
3.    近代西藏约有贵族二百余户,他们除占有大量的土地、庄园、农奴之外,还拥有豪华的府邸。    
4.现代藏区农区(含半农半牧区)和城镇的民居,大都是二三层的楼房或一层的平房,也有高达四五层的建筑物。“屋皆平顶’,是其共同特征,墙体多为石砌,一层方石叠压一层碎薄石,以泥合缝。

实创13720050898 41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