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问题

无字铜镜鉴定方法是什么?

提问者:yiliudewendu2024-05-13

听声
  用手敲击铜镜,通过铜镜发出的声音来辨别真伪。由于新老铜镜在制作时,铜、锡、铅等原料配置的比例不同,因此,其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老的铜镜普遍声音比较低沉、圆润。而新仿的铜镜声音比较清脆,甚至是刺耳。
              看形
  观察铜镜的形状,从形状上对古铜镜的真伪进行辨别。为保证铜镜能具有真实、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铸造铜镜时,镜子的大小和弧度有严格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讲,小一点的铜镜可以看到比较平缓的弧度,超过20公分的铜镜就基本是一个平面,看不出明显的弧度起伏。而新仿的铜镜弧度与镜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
              辨锈
  新仿的铜镜上的锈是后做上去的,把它放在水里会出现几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它不沾水,有锈的地方它不沾水,是逆水的,就像荷叶沾水一样的感觉。
              闻味
  把铜镜沾水以后用鼻子闻,新仿制的铜镜通常会有硫酸味、碱烧过的那种臭味、铜腥味。而老铜镜一般有一种铜香味,就是出土后的泥土香味。

WHMooooooooo 112024-05-24

答:辨别无字铜镜的真伪,首先应该从铜镜的性质、纹饰、表现的内容等方面,对各时代的铜镜进行充分的了解。古代的铜镜传于今日的,均是出土的文物。所谓出土文物,不是指兵荒变乱的流落地中,大致都是墓中的殉葬之物。古代,墓葬必用水银,因此今日出土的铜镜必均受有水银的染变。但因铜质的优劣及水银的强弱,它的水银色也自不相同,有银色的、有铅色的。铜镜的质地晶莹,又先得水银沾染,年久入骨,满背水银,千古亮白,称为银背;如果先受血水秽污、再受水银侵入,其铜质复杂,则色如铅,年远色滞,称为铅背;还有半水银半青绿朱砂堆的,先受血肉秽腐,其半日久酿成青绿,其半净者,乃染水银,故一镜之背二色间杂也。铜镜以银背为上品,铅背次之,青绿又次之。如果铅背埋土年远,遂变纯黑,谓之黑漆背,此价尤其高,但这种颜色也较易伪作。
在此基础上,还可通过听声、看形、辨锈、闻味等几个方面,来辨别古铜镜的真假。听声就是通过敲击铜镜所发出的声音来辨别真伪。由于新老铜镜在制作时,铜、锡、铅等原料配置的比例不同,因此,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新仿的铜镜和老的铜镜在声音上是有很大区别的。老的铜镜普遍声音比较低沉、圆润。而新仿的铜镜声音比较清脆,甚至是刺耳。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baby晴晴 112024-05-20

(一)看:看到一面古铜镜时,头脑里马上调出平时积累的知识来,首先,要看铜镜的总体造型是否平衡。接着看锈。古铜镜土葬数千年,其锈色坚硬自然,层次分明,仿造锈大多是深浅不均匀,糙而不润,只附在表层上,锈与铜质有很明显的分界,而不像真锈那样自然,与铜器器体融合为一,仿造的如果用指甲划,就能剥落锈屑,而显露出铜的质地,并可明显看出是人为贴上去的。
  看文饰,原镜花纹、铭文清晰、线条流畅,而假铜镜,虽然镜型相同,但往往纹饰、铭文模糊,线条不流畅,显得板滞,容易鉴别。但是仅用这些标准确定真假是不够的。在镜型、纹饰、铭文相同的情况下,还需注意铜镜的铜质、镜体厚重。假镜的铸造工艺和古代的不同,毕竟会露出破绽的。
  看铜质。唐汉战国都以高锡青铜铸造。质地硬脆,易破碎。这就是汉唐多烂镜的说法。唐以后使用高铅铜铸造,铜质红、黄。铜质软韧,所以宋金少有烂镜的原因。
  (二)掂:制假青铜器的一个大难题就是重量。古铜镜埋入地下数千百年,因化学反应,其铜质疏松,重量变轻,造假者难以达到这种水平。所以有经验的爱好者上手一掂就大致可判定真伪。

是薇一的我 40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