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问题

清代紫砂壶鉴定方法是什么?

提问者:满天星RF2024-05-24

可以将水浇在壶身上仔细观察,优质砂料制成的紫砂壶,因为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水性,壶身上的水会慢慢挥发直至被壶自身吸收;而伪劣壶一经浇水,水会以珠状滚下,迅速荡然无存。干透的优质紫砂壶,一经注入开水,还会发出“淅淅”的响声。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哦。

js紫外线 52024-06-08

■紫砂器使用的时间越长,器身就越光亮,这是因为茶水本身在冲泡过程中也可以养壶。       
■紫砂器的冷热急变性好,既可以放到火上烧,也可以在微波炉中使用而不会爆裂。       
■传热慢,而且保温,在使用时无烫手之感。       
■坯体能吸收茶的香气,用常沏过茶的紫砂壶偶尔不放茶叶,其水也有茶香味。       
■紫砂壶的泥色与经常冲泡的茶叶有关,泡红茶时茶壶会由红棕色变成红褐色,经常泡绿茶时,砂壶会由红棕色变成棕褐色。

太仓站沈 422024-06-09

一、造型
首先要明确各个时期砂壶造型的特点,以及演变发展的规律。紫砂壶在我国历史悠久,但每个不同的时期造型都不尽相同。如清代初期,专供宫廷、皇家使用的宫廷壶,造型多以自然形和几何形为主。
二、胎质
不同时期的紫砂壶所使用的泥料有着不同的泥质,如明代紫砂壶使用的泥料,颗粒比较粗,给人的感觉有点粗糙;到了清代,泥料澄炼工艺总体有所提高,出现了紫砂细泥,清中期制作的壶胎骨坚致,色泽温润,晚期泥质仍坚致,但色泽不如中期温润,显得干枯。
三、制作工艺
制作紫砂壶的成型工艺,在各个时期也都有所不同。明代创始期的壶是以捏制为主,壶内胎往
往有掏空时捏按的指纹。到了明晚期的时候,创造了木模制壶方法,壶内壁不见指纹,但有竹刀刮削的痕迹,在柄与壶身、流与壶身相接处往往比较粗糙,有时为了
美化接痕贴上柿蒂形泥片而成为最早的附加装饰。清代的紫砂壶一般采用打泥片,再将泥片镶接而成,所以壶胎厚薄比较均匀,制作也比较精细。清早期的壶嘴为单
孔,晚期为多孔,清中期以前的壶均为手制,到了清末就有用模制或轳辘成型的工艺。
四、款识和铭刻
紫砂制品上的款识和铭刻是指刻、印、划在砂壶表面起装饰作用的文字,用以表明它产生的年
代、制作者和使用者等诸多因素。不同的时代刻款铭字的部位和方法都有所不同。在书体上,明代都为楷书,到了清代早期楷书、篆书并用,而后期则以篆书为主。
在紫砂壶的盖内、壶底或把根处往往都刻有制壶人的落款。
五、风格品位
鉴定传世的名家作品,首先要掌握的是这些名家所处时代的基本特征与风格,作品中有没有那
个时代的气息与烙印,还必须综合考察作者一贯制作风格与品位。从近现代的伪作来看,多数是属于技精而缺乏韵味,而壶的神韵是艺术生命所在。在历史上同一位
名家制出的三个不同造型的壶,即使从表面上看好像不一样,但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cindyhouse0221 37202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