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问题

鹦鹉鱼烂鳞要怎么处理?

提问者:NDSGGS南都2024-06-18

您的鹦鹉很可能是得了出血性腐败病  又称赤皮病、赤皮瘟。  
[病原体]  为荧光极毛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  
[症状]  为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明显,背鳍或全部鳍的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的组织也被破坏,呈破烂的纸扇状(又称蛀鳍);有时病鱼的上下颚和鳃盖部分充血,现块状红斑,有时也充血发炎。在鳞片脱落处和鳍条腐烂处往往长有水霉。此病流行区域比较广,且终年可见,常与烂鳃、出血症并发。当鱼体受伤时,致病菌乘机侵入鱼体,容易发生此病。当冬季水温极低时,鱼体皮肤也会因冻伤而发生此病。  
[治疗方法]  可用1%食盐水,或百万分之五(5ppm)的呋喃唑酮,或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或百万分之二(2ppm)的漂白粉浸浴。  
不过治疗的效果和意义不大了。今后要加强水质和水温管理,观赏鱼应以防病为主,一旦得了病治疗是相当头痛的事。

panda熊猫陈 432024-06-04

用大粒盐泡泡就可以。
鹦鹉鱼常见疾病及治疗
肤霉病又称水霉病、白毛病,为观赏鱼最常见疾病之一。当捞捕、运输观赏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萌发,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长,形成棉絮状菌丝。霉菌刚寄生时,肉眼不易发现;待肉眼见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由外向内生长。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由于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使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导致死亡。治疗方法: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当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时,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加l%食盐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次甲基蓝溶液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五(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或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二(0.02ppm)  的孔雀石绿溶液、百万分之零点三(0.3ppm)的甲醛溶液直接泼洒入水族箱,以抑制霉菌的孳生。还可用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在水族箱顶端安装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
白点病病原体为小瓜虫,热带鱼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症状和病变  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治疗方法: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愈。或者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鱼在盐中浸泡24小时,数日后就能见效。

V大米爸爸V 122024-06-08

1、首先都是要对鱼缸进行消毒处理,可泼洒一些含碘制剂的杀菌消毒药品,平时内服VC、恩诺沙星等,增强鱼体的抵抗能力减少细菌的入侵。  
2、先将病鱼隔离  ,  用三份二旧缸水  +  三份一晒过  、加了粗盐和黄药的水(  加黄药至水变成淡黄色  )  ,  加氧  ,  升温28度  ,  每天换水一次  ,  每次都是换三份之一晒过  ,、加了粗盐和黄药的水  ,  直至康复。
3、至于原缸的鱼  ,  你也要换水三份一  ,  加粗盐黄药  ,  不过不用每天  ,  隔三天左右换一次  ,  直至病鱼康复  ,  一般三日至一个星期便好了。

悦悦哥哥 222024-06-06

方法一:彻底清洗鱼缸,  把鱼缸用高锰酸钾  来清洗;二:找个干净的桶  或者是盆  装鱼用  最好是桶  鱼跳不出来  用电水壶烧开水  对凉水  到进桶里  (记住要和你鱼缸的水温相进水温不要差太多  以免鱼再次生病)捞出的鱼  你会发现  鱼的身上有粘粘的液体  那就是菌  要帮鱼清理掉身上的那层黏膜  ;三:用双手立握鱼的身子  双手不要用力能贴到鱼的身子就好  鱼处与  头向你的正前放  尾向你的姿态  将与放在水盆前让鱼  用  自己的力量游回水盆  反复几次同样起到了  很好的效果。

lincolnsuper 15202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