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问题

西畴黄芩是什么?

提问者:二哥不二19932024-06-25

亲,西畴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云南(西畴);生于海拔1350—1700米的石灰山阔叶林内湿处。
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密生纤维状须根。茎高40-80厘米,上升,基部粗约2毫米,多少生不定须根,锐四棱形,下部疏生上部密生锈色具节小柔毛及腺点,有时下部近无毛而带木栓质。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9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波状圆齿,上面绿色,沿叶缘稍密生余部疏生具节小柔毛,下面较淡,灰白色或带紫,无毛,两面均散布浅黄色腺点,侧脉5-6对,上面不明显,下面突出;叶柄长1-1.6厘米,腹凹背凸,腹面密被锈色具节小柔毛,背面无毛。花对生,组成顶生长4.5-7.5厘米的总状花序;总梗长1.4厘米;花梗长3毫米,与序轴均密被具腺柔毛;苞片椭圆形,最下一对较大,长4-4.5(7)毫米,全缘或中部以上具疏锯齿,无柄,两面具腺点,边缘具纤毛。花萼长约2毫米,外被腺点,边缘具纤毛,盾片平展,高约1毫米。花冠淡紫或紫红,长约2.2厘米,外疏被微柔毛及腺点;冠筒长约1.6厘米,前方基部曲膝状,中部以上渐宽,至喉部宽达6毫米,内面无毛;冠檐2唇形,上唇盔状,直伸,先端微凹,下唇中裂片扁圆形,基部宽约5毫米,先端微凹,两侧裂片三角形,基部宽约2.5毫米。雄蕊4,二强;花丝扁平,中部以下被纤毛。花盘肥厚,前方膨大;子房柄不明显。花柱细长。子房光滑。成熟小坚果未见。花期4月。
中文学名:西畴黄芩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又称木兰纲.  
亚纲:菊亚纲(Asteridae)  
目:唇形目(Lamiales)  
科:唇形科(Labiatae)  
亚科:黄芩亚科  
属:黄芩属(Scutellaria)  
种:西畴黄芩  
分布:产云南(西畴);生于海拔1350—1700米的石灰山阔叶林内湿处。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西畴。
希望以上可以帮到你,亲,谢谢

春雨蒙蒙a2015 182024-06-23

西畴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云南(西畴);生于海拔1350—1700米的石灰山阔叶林内湿处。
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密生纤维状须根。茎高40-80厘米,上升,基部粗约2毫米,多少生不定须根,锐四棱形,下部疏生上部密生锈色具节小柔毛及腺点,有时下部近无毛而带木栓质。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9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波状圆齿,上面绿色,沿叶缘稍密生余部疏生具节小柔毛,下面较淡,灰白色或带紫,无毛,两面均散布浅黄色腺点,侧脉5-6对,上面不明显,下面突出;叶柄长1-1.6厘米,腹凹背凸,腹面密被锈色具节小柔毛,背面无毛。花对生,组成顶生长4.5-7.5厘米的总状花序;总梗长1.4厘米;花梗长3毫米,与序轴均密被具腺柔毛;苞片椭圆形,最下一对较大,长4-4.5(7)毫米,全缘或中部以上具疏锯齿,无柄,两面具腺点,边缘具纤毛。花萼长约2毫米,外被腺点,边缘具纤毛,盾片平展,高约1毫米。花冠淡紫或紫红,长约2.2厘米,外疏被微柔毛及腺点;冠筒长约1.6厘米,前方基部曲膝状,中部以上渐宽,至喉部宽达6毫米,内面无毛;冠檐2唇形,上唇盔状,直伸,先端微凹,下唇中裂片扁圆形,基部宽约5毫米,先端微凹,两侧裂片三角形,基部宽约2.5毫米。雄蕊4,二强;花丝扁平,中部以下被纤毛。花盘肥厚,前方膨大;子房柄不明显。花柱细长。子房光滑。成熟小坚果未见。花期4月。

起舞徘徊风露下 172024-06-17

西畴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或直伸,密生纤维状须根。茎高40—120厘米,带紫色,基部多少生不定须根,锐四棱形,下部疏生,上部密生锈色具节小柔毛及腺点,分枝或不分枝。叶多对,椭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纸质,长5—11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波状圆齿,叶面多少被具节小柔毛,背面白绿色无毛,侧脉5—6对,叶柄长1-1.6厘米,腹面密被锈色具节小柔毛。总状花序顶生,长4.5-18毫米,与花梗密被具腺柔毛。花对生,花梗长3毫米,苞片椭圆形,最下一对较大,长4—4.5(-7)毫米,全缘或中部以上具疏锯齿,无柄,两面具黄腺点。花萼长约2毫米,外被腺点,边缘具纤毛,盾片平展,高约1毫米。花冠淡红至紫红色,长约2.2厘米,外疏被微柔毛及腺点,冠管长约1.6厘米,前方基部曲膝,中部以上渐宽,二面无毛,冠檐上唇盔状,直伸,下唇中裂片扁圆形,侧裂片三角形。花丝中部以下被纤毛。花盘肥厚,前方膨大,子房柄不明显,子房光滑,小坚果成熟时暗褐色,具瘤。花期4—5月,果6月成熟。

向土豆要努力 162024-06-08

西畴黄芩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通称子芩,以清火养阴为主;老根中间呈暗棕色或棕黑色,枯朽状或已成空洞,称枯芩,以清火败毒为主。气微,味苦。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临床应用】
 1.  用于湿温发热、胸闷、口渴不欲饮,以及湿热泻痢、黄疸等症。对湿温发热,与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应用;对湿热泻痢、腹痛,与白芍、葛根、甘草等同用;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黄疸,可与茵陈、栀子、淡竹叶等同用。  
 2.  用于热病高热烦渴,或肺热咳嗽,或热盛迫血外溢以及热毒疮疡等。治热病高热,常与黄连、栀子等配伍;治肺热咳嗽,可与知母、桑白皮等同用;治血热妄行,可与生地、牡丹皮、侧柏叶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与金银花、连翘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清热安胎作用,可用于胎动不安,常与白术、竹茹等配合应用。
提问者评价
谢谢

狂想妄想不想 28202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