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问题

细辛用量大概多少合适?

提问者:贪吃的猫猫4102024-05-11

根据古人及古今书籍记载,结合笔者多年经验,细辛每次用量以不超过9g为宜(入汤剂),入丸散量应更少些,成人每次内服不得超过2g。 细辛为宣通内外、发散风寒的要药,有较强的止痛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头痛、牙痛、骨节疼痛,笔者多年来根据施今墨对药经验,用细辛配伍石膏、川芎、白芷、防风、天麻、蒿本、升麻、丹参、葛根、半夏、陈皮、川牛膝等药,治疗头痛100余例,取得良好的效果。

maggielj520 142024-05-12

细辛来源於马兜铃科细辛属(Asarum)植物,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解表药,有祛风散寒、止痛通窍、止咳平喘和通利血脉等功效;始载於《神农本草经》,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就有乌梅丸、小青龙汤、当归四逆汤和麻黄附子细辛汤等含有细辛的常用方剂;临床上可用於风寒表证、各种疼痛证、诸窍不通证和肺寒咳喘证。细辛是一味良药,是历史的功臣,因其根细、气香强烈而味辛得名。细辛那辛窜的感觉一次便会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镇咳功效较佳。虽有较好的散寒作用,但发汗作用力较弱,一般解表方剂中不作主药。
  对於细辛的用量限制,古人早有警告。据北京中医药大学杨春澍教授考证,汉代张仲景的汤剂方中,细辛的用量较大,由最低13.92g至最高41.76g。宋代的陈承认為细辛研末内服不能超过「半钱匕」 (钱匕是古代量药器具。宋代的半钱匕细辛相当於0.3克),明代的李时珍将「半钱匕」改为「一钱」(明代的一钱细辛相当於3.73克)。此后,人们又常忽略了这是在细辛用作散剂时的剂量限制,逐渐演变成「凡内服细辛均不宜超过一钱」的定论。临床上也流传有「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的说法。各版《中国药典》规定的剂量是汤剂每次用1至3g,散剂每次服0.5至1g。

杨杨d妈咪 272024-05-15

所谓“细辛用量不过钱”,其实是一直流传下来的误解。原文出自陈承《本草别说》:“细辛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这里说的是“半钱匕”,而且是用“末”(钱匕是古代一个容量单位,1钱匕约为1.5克左右)到了本草纲目,李时珍改成“不可过一钱”,而且每说用末了。从此开始一直误传细辛用量不过钱之说。而在现今大量临床报道,细辛单用药粉生用确实不能过3~5克,会中毒,但细辛跟其他药一起作为煎剂久煎甚至用至六七十克是没有这个弊端的。(除非辨证不正确用错药)所以细辛30克煎剂原则上没有大问题。再说附子。根据李可(中医火神派大家,救活万余例西医确诊为必死无疑之人)经验,附子用量30~100克甚至200克以上,30克几乎是最普通的量了。但再煎煮法上要注意,生附子要先久煎2小时(放多点水用高压锅煎更能减其毒性)。煎完再与它药同煎即可,如果方中甘草量大的话,也可以减其毒性。如果是确实寒性大的话,投以大剂量附子是对证的,有利于帮助身体恢复阳气。细辛也是如此,只要药对证,服之不会有大害。当然,要中病即止,病好了十之七八就要改用平和之剂了,猛药不能久服。

秋末夏初 16202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