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问答

傣年是怎么过的?

傣族人民的新年,按照傣历大约是农历清明节以后的第七天。节日期间,傣族同胞举行热闹非凡的泼水、赛龙船、放高升活动。泼水活动是傣族人民过年的最高潮,也是傣历年中最精彩的场面,因而通常称做历年节为“泼水节“。这一天,人们互相泼水,用水表达真诚的友谊,纯洁的爱情,心中的祝旦伐测和爻古诧汰超咯福。泼水有文泼水和武泼水之分。文泼水是对长者,舀起一勺净水,说着祝福的话,拉开对方的衣领,让水沿着脊梁流下去。被泼的人高兴地接受祝福,不得跑开。武泼水则没有固定的形式,用瓢、盆、桶都可以,互相追逐迎头迎脸地泼。被人泼的水越多,说明受到的祝福越多,被泼的人越感到高兴

烈香杜鹃7366 82024-06-21

公历4月13日——15日(傣历6月)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庆典——傣年,与其说“傣年”,不如说“泼水节”更为响亮,几乎世人皆知。傣族泼水节是云南各少数民族400多个传统节日中知名度最高,影响面最广的一个节日。 傣族最集中的居住地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那里青山重重,密林森森,更为可贵的是水资源特别丰富,山泉喷涌,河溪纵横,清澈见底,荡漾穿流。傣族是水的民族,傣家人依水,恋水,爱水,护水,敬重水,崇拜水,总是临水建寨,择水而居。坐在傣家竹楼里,看着青山叠翠,听着潺潺流水,你的心会慢慢融合在这片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里。热爱和平自由的傣族人民(傣,意为热爱和平自由的人)聚居在这片山水中,可真是天人合一了。傣家人不光酷爱山泉河溪,也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村寨里的一座座塔井。傣族的水井上总是建塔保护,所以叫塔井,塔井按佛塔的形式可分为金钟式,金刚宝座式,折角多边式等;按装饰图形可分为龙井,象井,狮井,麒麟井等。即使现在通了自来水,有些水井已经不用了,但他们还是把这些水井看作祖传的宝物加以精心护养。可见其爱水之情已浸润进细胞中,渗透到骨髓里。傣族妇女尤其离不开水,几乎是一日三浴。劳作之后总爱跳进清澈凉爽的溪水中,洗去汉垢和疲惫,让光洁的肌肤和清纯的溪水融为一体,有时闭目品味身心的舒畅,有时互相嬉戏打闹,阵阵欢笑随着水波传向远方。傍晚,村寨旁,溪水荡漾着紫铜色的波澜,三五个少女半身立在流水中,柔美的细腰几乎弯下180度,长长的秀发直垂到水面,像一道道黑亮的小瀑布,一双双玉臂撩泼起晶莹的水花,在夕阳的余晖里,从对岸看去,真是一幅绝妙的民族风情画。傣乡处处是水,傣家人把水看为生命之源,吉祥之物,能为人驱邪消灾,能带来安康幸福,这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就是泼水节产生发展的肥厚土壤。 有了土壤,还需种子。关于泼水节的由来(种子)有两种说法,一是由本地传说产生,二是随印度佛教传入。 传说,古时候来了一个恶魔,专门危祸害百姓,兴妖作怪,使当地不汉就淹,非虫即病,连年灾荒。百姓求告上天,天神先后几次来惩罚恶魔,但刀砍斧剁,箭射绳勒,水淹火烧,它都毫无损伤。恶魔霸占了六个民女当老婆,还不满足,又抢来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作七夫人。这姑娘和那六个姐姐一样恨透了恶魔,但他不露声色,佯装顺从,骗取了恶魔的信任。一天,恶魔又掳掠了一批财宝和奴仆,得意洋洋地回来了。姑娘热情欢迎并摆上丰美的酒菜为它庆功,把它灌了个酩酊大醉。姑娘夸奖它说:“大王天不怕地不怕,谁也不能伤害你,可真了不起!”恶魔似睡非睡,心里舒坦极了,含混不清地说:“我……也有……害怕的”姑娘赶紧故作惊讶地问:“我不信,大王还有什么害怕的?”恶魔断断续续地说:“就怕……用自己的……头发,勒脖子。”说完就酣然入睡了。姑娘赶紧叫来六个姐姐,向她们说了杀死恶魔的办法,她轻轻从恶魔头上拔下一根长发,悄悄绕在恶魔脖子上,然后用力一勒,恶魔的脑袋齐刷刷掉了下来,骨碌一声滚落到地上。没想到,地上立即烧起火来,大姐手疾眼快地把头抱起来,地上的火随即熄灭。二姐接过头颅跑出去扔在河里,河水立即暴涨,眼看要泛滥成灾,三姐捞出头来扔到山坡上,很快生出一群蝗虫。四姐把头放到树杈上想让老鹰吃掉,可是这棵树及附近的树先后枯死。五妹,六妹挖深坑把头埋到地下,不久周围的土地臭气熏天。七姑娘建议,为了免除人间灾祸,姐妹七个轮流抱这颗罪恶的头颅。果然只要她们抱着,就平安无事。谁轮换下来,大家就赶快朝她身上泼洒清水,用以冲洗掉污秽与邪气并祝福她平安吉祥。这样一直坚持到魔头干枯不能作怪了才埋入地下,这一天正是清明节后的第七天(公历的4月15日)。后人为纪念七姐妹为民除害的义勇之举,就把这天定为傣族的新年,并纷纷效仿她们在新年期间和亲友客人互相泼洒清水,以示给对方消灾避邪,彼此祝福新年好运,幸福安康。长此以往,约定俗成,便形成了泼水节。以上只是传说,泼水节的真正来由大概与佛教的传入有关。泼水节原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以后被小乘佛教吸收。据说佛祖降生时有“龙喷香雨浴佛身”,所以教徒们每到佛祖诞辰诵经拜佛时,都要往佛像上泼洒清水,表示祝福。约在700年前,印度小乘佛教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这一地区影响不断增大,泼水节的习俗也日益广泛流传起来。这颗外来的“种子”一经和本地的肥厚土壤相结合,便爆发出了无限的生命力,像西双版纳的森林一样繁盛茂密,像傣区纵横交错的河流一样,涌动奔腾。傣族泼水节一般为三天,第一天叫“麦日”,与农历除夕相似;第二天叫“恼日”,是新旧年交替的过渡日;第三天叫“吧网玛”,意为岁首,是最吉祥的日子。首先青年男女上山采集鲜艳的花朵,折回一些新鲜的树枝,花朵扎成花束,编成花环,枝叶扎成一把一把的,准备洒水用。主妇忙着准备丰美的饭菜,以便宴请亲友和僧侣。接下来是浴佛,赕(dan,用祭品,财物敬献佛爷来赎罪祈福)佛。有些人带着清水和供品到寺庙里佛像前,将佛像清洗干净,摆上供品,闭目合什,诵经祈祷。有些人在自家庭院里,或者集体到寺院中,堆起沙子塑造成佛塔的形状,在塔顶插上几枝青竹,竹子上扎着五颜六色的布条和纸片。众人围塔而坐,静听老人或僧侣念经讲史。最热闹的还是泼水的场面:男女老少齐出动,拿花束树枝沾水洒的,用瓢扬的,用盆泼的,提桶倾倒的,使水枪呲的,拽着塑胶自来水管喷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人们一边泼水,一边跳舞,口中还不断地呼喊“水!水!水!”。咚咚锵锵的锣鼓和欢歌笑语交织在一起,一阵阵飘进绿林青山,飞向白云蓝天。空中飞流纵横,浪花四溅,一股股清泉水,一片片雪浪花,带着虔诚的祝福,带着亲情,友情和爱情飞向亲朋好友和远方来客。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这里并不缺少色彩,号称“金孔雀”的傣族少女那窄袖紧身短上衣就有水红,淡黄,浅绿,雪白,天蓝等颜色,青年男子的青布或绯布包头和色彩鲜艳的织锦挎包(筒帕),也都夺目耀眼。更可观的是五颜六色并不是静止的,随着青年男女的追逐躲闪,伴着清脆爽朗的笑语,在飞瀑流泉之间闪来闪去,扑朔迷离,真不知道这是梦境还是仙境。泼水节上的“丢花包”是又一景观。花布包,内装棉籽,外绣花鸟,中央和四角缀着彩色丝绦。姑娘,小伙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开始是无目标的乱投,慢慢地就各自选中了自己地目标。目标一定,丢送的方向就明确了,但却故意不让对方接到,若姑娘中意的小伙没接住花包,就得送一件礼物给她;若姑娘没接住,就送一朵鲜花给小伙。双方都中意后,就相约离开会场,到隐蔽处吐露真情去了。同时还有斗鸡,赛龙舟,放高升等活动,放高升较有特色。预先搭建好高高的高升架,到比赛时,放上自制的土火箭,点燃引信,一声爆响,火箭喷射着白色烟雾,“嗖——嗖——嗖——”地呼啸着窜上高空。土火箭飞得越高越远,主人越光彩荣耀,越吉祥幸福。夜色渐浓,随着一盏盏“孔明灯”冉冉升起,人们的兴奋点又转移了。“孔明灯”用宣纸糊成,长圆形,高约6米,直径约2米。下端留有一个圆孔,圆孔下面固定上一团沾满油的棉布。先用热烟熏蒸圆孔,使灯内温度上升,气体膨胀,再点燃油布团继续加热。“孔明灯”就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慢慢升起,越升越高,然后在空中随风飘游。一盏,二盏,三五盏,七盏,八盏,十几盏,几十盏,夜空飘浮着团团火球,万众仰首观瞻,真是一幅奇特的夜景。在神奇的灯空下,地上又燃起了堆堆篝火,男女老少在铓鼓,象脚鼓的伴奏下,时而轻歌曼舞。时而豪歌狂舞。孔雀舞,象脚舞,花伞舞,长甲舞,腊条舞等一曲接一曲,舞姿翩跹,风雅浪漫。可见泼水节不止是泼水旦伐测和爻古诧汰超咯,它涵盖了丰富的文化现象和多彩的娱乐活动。泼水节也不只傣族独有,附近的德昂族和南亚的缅,泰,柬,老等信奉小乘佛教的国家和地区都有过节泼水相庆的习俗。 .

平淡的朝发夕至 27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