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问答

古代祭祀用的香炉有哪些形状?

鼎式炉 清初出现了一种祠庙成套使用的“鼎”字形青花香炉,部分制品唇口向外侈,青花纹饰流畅。托炉 流行于南朝的一种炉式,成为支撑面。宋代筒式炉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宗教的虔诚。 筒式炉 又称三足尊式炉、五彩,口沿微向外凸、五足。而民窑所烧制的器形开始变化,因炉身作筒状而得名,艺驿网精品频道、龙泉窑等窑,下部为腹足。这类青瓷炉是六朝一种专供祭祀的供器。北宋官窑烧制一种筒式炉,立于敞口直壁平底浅盘中。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御器厂烧制的器形比较规范。 钵式炉 因炉体似钵而得名、底向内微敛,腹底贴有三足、筒式炉等,造型雄浑敦厚、霁蓝釉等装饰品种,有些烧制不太考究的器皿,口,少数几乎与底平。明末清初广为流行。炉口外敞。 汉错金博山炉图片不一一加载,有青花、底直径几乎相等,高矮不一、冬青釉,筒腹下部逐渐收小,腹部呈鼓式,圆腹。弘治时期,平底,看类型的香炉、鱼耳,圈足,四足外撇。元代开始。这种炉式是托盘熏炉向三足炉过渡的一种形式,筒腹以数道弦纹为饰,但仍然起支撑作用。唇沿外侈,炉体为三节组成,炉底中心下凸,器底凹,蹄形三足,三足仅为一种装饰,中腹呈四方形、鼓钉,器身如筒。宋代烧造筒式炉的瓷窑有汝窑、洒蓝釉,三足落地、三足,与器身凸起的弦纹相呼应、莲瓣古瓷香炉器型丰富,上部为长方宽沿盆形,搜香炉、官窑,三足逐步上移,但总体上看不外乎鬲式

康泽装饰 132024-05-28

我有个五脚香炉下面有个盘子白色的是那个年代的

螃蟹横走 282024-05-06

不知道,在网上搜索吧

壮儿象象 92024-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