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问答

一个关于唐朝的问题,急,在线等~?

给你几个例子吧
通往大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主干线,绝非今日之景象。
据文献记载,那时的朱雀大街宽约150米,长5020米。唐长安城以朱雀大街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街东归万年县辖,街西归长安县辖。以此为界线,从城南正中的明德门(今明德门小区)延伸出去,一条笔直的大路直达南山石砭峪。
这条大路,唐人叫它为天门街,简称天街,唐朝皇帝城南祭天走的街道。这个说法也与皇城的承天门有着密切的关联(承天门位于今天的莲湖公园)。到了宋代,这条威武的天街还存在着,宋张礼《游南城记》说:“自翠台庄由天门街上毕原。”下边解释说:“翠台庄不知其所以,庄之前有南北大路,俗曰天门界,北直京城之明德门,皇城之朱雀门,宫城之承天门。”文中的翠台庄就是今天韦曲西北塔坡附近,今翠家庄所在地。
可见当时长安的南大门决不是像今天哗碃糕度蕹道革权宫护人们认为的长安路和大南门是西安的南大门,而是由皇城朱雀门延伸开去,由廓城明德门作为长安城的第一南大门的。朱雀大街在当时的长安城,是唯一进入长安内城的大道。每天,来自世界许多个国家的使臣和商人,都要经过明德门进入长安城。
经过1300多年的沧海桑田,今日的朱雀大街瘦弱得只剩下30多米宽度了,现在的总长度连原来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今日朱雀大街景观拾零
明德门古今对照
唐代的明德门是长安城的正南门,位于长安城的中轴线,朱雀大街的南端,规模宏大,是长安城最大的门。每日,随着承天门的鼓声响起,明德门徐徐开启,城外百姓、中亚、波斯各国、四裔胡人、葱岭西域人纷纷进入长安城。
据考古发现,原来德门址东西长52.5米,南北进深16.5米,有5个门道,每个门道均宽6.5米。门道间的隔墙厚2.9米,门道两侧有排柱柱坑,每排15个,东西对称,各门道中部原都有门槛,用青石制成,现仅存留部分残件。东门道石门槛宽0.4米,厚0.26米,残长3.7米,门槛上有车辙的沟槽四条在正中门道。
如今的明德门,完全变了模样。它的四周高楼林立。社区里,春光融融,到处绿树成荫。1999年时,这里作为国家“安居工程”重点示范社区,政府花了几十个亿进行投资建设。现在,成了数万居民安居乐业的“乐土”。
大兴善寺
行走在今天的朱雀大街上,在种满国槐的道路两旁,唐代遗留的千古风流痕迹依然在轻轻的诉说着昔日的盛大和繁华。
在朱雀大街的子午路附近,我们可以去拜谒建于隋唐的大兴善寺。
从朱雀大街子午路什字东方大酒店东侧的兴善寺西街入口处东行约5分钟就到了大兴善寺的外门。外门分为三个部分,中门为大兴善寺正门。相传,此寺建于晋武初(公元265年)原名遵善寺,是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重建,改名为兴善寺。公元809年,唐元和四年,大唐诏惟宽禅师主持寺院,为弘扬佛法,仿天竺国佛堂形制建成了唐转轮藏经殿,当时沿着朱雀大街前来朝拜的人达数万众之多。
大兴善寺占地面积相当大,我自南寺门一路曲折蜿蜒前行观览,愈走愈深,大寺以大雄宝殿为中轴左右分开,两旁逶迤而去的尽是禅房和耳堂。至最北端,地势愈发向北而高。最后一处大殿的背后,朱雀路旁矗立的高楼犹如擎天大柱,巍然屹立,清晰可见。
从尽头折回复走,左右兼顾的看看,这才发现,寺院东侧居然有一大块刚刚翻犁过的土地,什么也不曾种上。西侧,茂密的大树丛里隐藏着一个可以容千余人诵经的大殿和一个三层楼高的观音洞。
路附近,我们可以去拜谒建于隋唐的大兴善寺。
从朱雀大街子午路什字东方大酒店东侧的兴善寺西街入口处东行约5分钟就到了大兴善寺的外门。外门分为三个部分,中门为大兴善寺正门。相传,此寺建于晋武初(公元265年)原名遵善寺,是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重建,改名为兴善寺。公元809年,唐元和四年,大唐诏惟宽禅师主持寺院,为弘扬佛法,仿天竺国佛堂形制建成了唐转轮藏经殿,当时沿着朱雀大街前来朝拜的人达数万众之多。
大兴善寺占地面积相当大,我自南寺门一路曲折蜿蜒前行观览,愈走愈深,大寺以大雄宝殿为中轴左右分开,两旁逶迤而去的尽是禅房和耳堂。至最北端,地势愈发向北而高。最后一处大殿的背后,朱雀路旁矗立的高楼犹如擎天大柱,巍然屹立,清晰可见。
从尽头折回复走,左右兼顾的看看,这才发现,寺院东侧居然有一大块刚刚翻犁过的土地,什么也不曾种上。西侧,茂密的大树丛里隐藏着一个可以容千余人诵经的大殿和一个三层楼高的观音洞。
小雁塔
距大兴善寺北约二里地的处,朱雀大街街中段,就是著名的小雁塔所在地。
作为在朱雀大街旁的这座重要的寺院,原为隋炀帝的藩宅。唐时,为武则天儿子李显的住宅。武则天时,曾将其改名为大献福寺。武周天授年初,又改名荐福寺。小雁塔,始建于唐中宗景龙年间(公元707年),距今1300多年,现占地总面积250亩。
为了看到小雁塔的整体全貌,我自朱雀大街与友谊路什子口向东顺着友谊路东行5分钟后,小雁塔东门已在眼前。
穿过小雁塔茂密的梧桐大道,就看见高高的小雁塔坐落在荐福寺的中央部位。小雁塔总共15层,现基本完整的保持了唐代的风貌。令人称奇的是,此塔经历三次地震,均都能三开三合。
为了亲历这座灵塔的塔顶风光,我自塔的南门,拾级而上。塔内楼梯狭小,仅可供一人容身上行。从塔内结构看,整座塔为砖体砌成,内梯呈螺旋状旋转上升。大概受古人“雁塔题名”风俗的影响,在通往塔顶14层处,我看到三个妈妈分别抱着自己的孩子,很艰难的从塔顶下来。
等我很费力的从14层钻出来,蓝蓝的天空就在头顶上了。稍稍安顿一下神,拖着酸软的腿,扶着15层塔顶的护栏极目远眺,整个西安城尽收眼底。微风徐来,真疑心塔在半空中摇晃着,于是急急地从塔顶逃也似的下来。
据记载:由于荐福寺地处开化、安仁,西临长安城外廓城的中心大街“朱雀大街”(朱雀大街是当时除西市和东市外的主要商贸大街),市民和各国商人在购物或贸易之余,顺便到荐福寺游览,或听听“俗讲”,或看看戏剧,拜拜佛堂,品茶会友。一时间,小雁塔成了当时“天街”旁最热闹的地方。

jason86122 332024-05-26

即使是一个时代,不同的地方建筑风格也是不一样的啊,你问的太笼统了!

斯蕾油画 212024-06-11

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其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的应用逐步增多,砖墓、砖塔的数量增加;琉璃的烧制比南北朝进步,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在建筑技术方面,也取得很大进展,木构架的作法已经相当正确地运用了材料性能,出现了以“材”为木构架设计的标准,从而使构件的比例形式逐步趋向定型化,并出现了专门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施工的都料匠。建筑与雕刻装饰进一步融化、提高,创造出了统一和谐的风格。唐朝的住宅,根据主人不同的等级,其门厅的大小、间数、架数以及装饰、色彩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这一时期遗存下来的殿堂、陵墓、石窟、塔、桥及城市宫殿的遗址,无论布局或造型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技术水平,雕塑和壁画尤为精美,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的高峰。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的实物仅有唐代的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部分建筑。其建筑特点是,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柩窗,风格庄重朴实。 唐长安城将外郭城居住区分为许多里坊,里坊内有街巷,四周用高墙围起,设里正、里卒把守,早启晚毕。大的里坊四面开四个坊门,中辟十字街;小的里坊开东西二门,有一条横街。这些纵横相交的街道形成一个交通网络,井然有序。

我可不是吃素的 32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