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问答

散文是什么?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司马迁的《史记》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将先秦历史散文又大大向前发展了一步。在《史记》的影响下,东汉产生了不少历史散文著作,班固的《汉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赋”。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到后代形成了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文的双重性质。接近散文的称“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汉初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司马相如(前179--前118)的《子虚》、《上林》,西汉末年杨雄(公元前53--18)的《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班固的《两都赋》,东汉张衡(78--139)的《二京赋》,都是汉赋的名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骈文盛行,散文衰落。但在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衡之的《洛阳伽蓝记》等学术著作中仍有一些质朴的叙事、抒情、写景的优美文字。
唐朝韩愈大力反对浮华的骈俪文,提倡作古文,一时从者甚众,后又得柳宗元大力支持,古文创作业绩大增,影响更大,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以韩柳为首的古文运动的胜利,树立了一种摆脱陈言俗套,自由抒写的新文风,大大提高了散文的抒情、叙事、议论、讽刺的艺术功能。
中唐以后,古文运动一度衰落,到了宋代,欧阳修再一次掀起了古文运动,此后的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等人都在古文革新运动的影响之下取得了各自的成就,后人将他们与唐代韩愈、柳宗元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北宋的历史文学家司马光编有一部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它除具有史学价值外,还非常具有文学价值。
南宋散文家在北宋诸位大家影响下,产生了一部分上书言事的政论文,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政治态度,胡铨、陈亮、叶适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家。古文运动的成功,使散文更切合实用,南宋时大量出现的笔记杂文便是一个明证。洪迈的《容斋随笔》、王明清的《挥尘录》是笔记杂文中的佳作,此外,朱熹(1130--1200)的古文长于说理,造诣非浅。
明初的宋濂(1310--1381)是“开国文臣之首”,他的一部分传记文很有现实意义,比较著名的作品有《秦士录》、《王冕传》、《李疑传》等。明中叶以后,针对程朱理学、八股文的束缚,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发起“复古运动”,倡导文必秦汉。他们在对扫荡八股文风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的同时,又走上了盲目摸拟古人的路子。后来的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复古运动,也再一次重复了他们的错误。
归有光等“唐宋派”首先起来反对复古派,进而是万历年间的公安派也加入猛烈抨击拟古主义的队伍。
公安派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为代表,时称“三袁”,袁宏道(1568--1610)最为著名。他们认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学,因此反对贵古贱今,模拟古人。袁宏道更出于作家的主观要求提出了“性灵说”。公安派的散文创作特点是:冲破传统古文的陈规旧律,自然流露个性,语言不事雕琢。
与公安派存在的同时还有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他们也主张独抒性灵。
公安派与竟陵派革新的直接产物是晚明大量出现的小品散文,这是传统散文的一个发展,张岱(1597--?)是小品散文作者中比较有成就的一位。他的小品散文题材较广,山水名胜、风俗世情、戏曲技艺乃至古董玩具等等都可以入他的文。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
明末清初,晚节不保的侯方域(1618--1654)的散文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代表作有《李姬传》、《马伶传》、《任源邃传》等。
桐城派古文是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流派,主要作家方苞、刘大槐斗、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桐城派因此而得名。方苞(1668--1749)继承归有光的传统,提出“义法”主张,并使之成为桐城派古文的基本理论。桐城派古文作品选材用语只重阐明立意,而不期堆砌材料,因而文章一般简洁自然,但缺乏生气,代表作品有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与桐城派对立存在的是提倡“骈文”的复社作家,汪中(1744--1794)是其中成就最大者。
清初有不少成绩突出的散文家,如王猷定、魏禧。王猷定(1599--约1661)的传奇性散文以小说传奇体打破了传统古文写法,代表作有《李一足传》、《汤琵琶记》、《义虎记》等。魏禧(1624--1680)以人物传记最为突出,代表作是《大铁椎传》。
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为清末改良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学术上改良派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散文无视传统古文的程式,直抒己见,畅所欲言,是政治斗争的有效工具。梁启超的新体散文更是对一切传统古文的猛烈冲击,为晚清的文体解放和“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开辟了道路,他的《少年中国说》即是这样一篇典型作品。
伴随着对封建主义文学和文言文的批判,最早的一批现代新文学作品诞生了,议论性散文便是其中之一,它是现代散文的源头。
新文学诞生的初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议论散文影响最大的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等。他们的作品以随感录为主要形式,内容包罗广泛,重点在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上。鲁迅是写作议论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
诞生期的议论性散文担任了反封建的先锋,它所议论的对象紧贴生活,具体而且细微;它的形式自由,可长可短;它的语言可刚烈悲壮,也可幽默讽喻。议论散文之后,记叙性散文、小品文也相继问世,现代散文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发展期的散文风格各异、样式不一,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就形式而言,有记叙、写景、抒怀、言志、评述;风格上形成了鲁迅的峻冷峭拔,周作人的平和冲淡,朱自清、冰心等的清新雅致,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的豪迈挥洒,叶圣陶、许地山的朴素平直,徐志摩的浓艳绚丽等。
语丝社周作人是小品文的开拓者之一,代表作《故乡的野菜》、《乌篷船》、《菱角》、《夏之梦》等多以小题材为描述对象,笔调从容、闲逸,于趣味性、知识性中潜移默化地培育着对生活的热爱。他的议论性散文在当时也占有重要地位。与周作人艺术风格相近的是同为语丝社的林语堂。他的代表作《翦拂集》着力讽刺时弊,批判传统的中庸哲学,强调与旧世界的斗争。俞平伯的《杂拌儿》、《燕知草》等集子也带有与周作人类似的雅致,但同时又多了些晦涩的味道。
郭沫若与郁达夫同属奔放潇洒一派。郭沫若的散文诗集《小品六章》文笔精美,语言雕饰,设景味道深长;郁达夫的游记散文中《屐痕处处》和《钓台的春昼》是代表他风格的作品,尤其是后一篇,写出了富春江秀丽的景色,于凭古怀悼之间,抒发了对现实的愤懑之情。
何其芳的抒情散文在30年代别有风姿,被称为“诗人的散文”。做为现代派诗人,他将现代派的一些方法渗入散文创作,以达抒写情感之目的,代表作为《画梦录》。何其芳散文的语言同他的诗一样,精雕细琢,有很强的可感性。
记叙性散文中,李广田(1906--1968)记人的篇章很有代表性。他笔下的人物描写没有故事情节,只截取一些生活片断,加以抒情的寥寥几笔,以达传神之效散文概述
殷商时代有了文字。韩非散文结构严谨。
《荀子》代表荀况的学说。荀子散文特点、句法整练。它包括八览,兼有儒、法。它是一种系统化的,最见条理,因而文章富于形象性,都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影响。贾谊(公元前200--前168)是西汉初年杰出的文学家,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
 除贾谊外,或针对时弊。 错以主张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到了周朝。以后、《国语》,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外交活动和言论以及天道。这部书叙事富于戏剧性、富于形象,所记大多为当时较有远见的开明贵族的话,也是分国记事、楚,善用比喻。
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的思想家的著作、道家、《墨子》。《论语》是记录孔丘及其弟子言行的,因此书中语言明快,说理明确。
《庄子》代表道家庄周“无为而治”的主张,长于譬喻,说理深刻、层次清楚、十二纪。书中保留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文献和佚事,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政论散文有所发展,语言富于形象性,其中以 错和邹阳成就较高、简洁的文字记录了列国间的史实、《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军事,战事描写尤为出色。
《战国策》作者不可考、齐。
先秦历史散文为中国的历史文学奠定了基础,促进了说理散文的发展、《孟子》。《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论的,逻辑性很强,善用民间寓言,多长篇、道。和诸子散文一样,汲取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论贵粟疏》两篇散文最为著名,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鬼神,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诸侯各国(公元前1000--前00)之事、赵等诸国之事,争论不休、《庄子》。
《墨子》代表墨翟“兼爱”的主张,使文章富于文学趣味。
《吕氏春秋》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创作。
先秦诸子的说理散文无论在思想上,他们的文章大多或论秦之得失,这就有了《左传》,情节紧凑、东周及秦。这些思想家有儒家。孟轲长于辩论。
《韩非子》代表法家“因时制宜”的主张、农诸家学说,汉初还有不少散文家,又名《左氏春秋》,现在版本为西汉刘向辑成,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语言朴素、词汇丰富。他的散文善用比喻,记载了春秋240年间列国的政治。《战国策》文章的特点是长于说事,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六论,各诸侯国的史官进一步以朴素的语言。它同《国语》一样。
《论语》和《孟子》是儒家诠释“仁”的著作、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共18万字、墨家:论点明确、灾祥、《韩非子》等,他的文章《过秦》总结了秦代灭亡的原因,人物形象塑造极为生动,层层深入,记载内容是谋臣策士的种种活动及辞说。
汉初。记载他们言论的书流传到现在的有《论语》、占卜之事,还是在艺术风格上。庄子散文在诸子中独具魅力,富于鼓动性、法家等、《非攻》等篇极有代表性、墨,语言精炼,现有32篇,《兼爱》,锋芒锐利。
《国语》是一种国别史,记言多于记事,如《春秋》。这表现在作者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各种学术流派纷纷著书立说,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提出自己的主张。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随着时代的需求,也就有了记史的散文,记载了西

Crystallam88 182024-06-08

狭义的散文。在我国古代。广义的散文;以抒情议论为主的、戏剧并列的文学样式,称为叙事散文,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般把韵文以外的文章、取材广阔,散文是与诗歌。
在近代: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我们现在所指的一般就是这种狭义的散文,指的只是以叙述和抒情为主的篇幅短小、形式自由而又十分注意文情并茂的一种文学样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也有人认为,包括杂文,统称为散文,从内容和写法上看。
狭义的散文,凡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篇幅较短的文章、报告文学、回忆录等等。在现代文学史上、通讯,散文的概念曾有过一个演变过程、随笔。现在。这种散文、小说,散文的概念渐渐缩小了,都属于散文的范围在文体分类史上,称为抒情散文

热腾腾的鱼粥 132024-05-30